Wednesday, November 26, 2008

上海2008-吃生煎,找小杨





上海小吃之多是众所周知的,其中小笼包和生煎包最有名。尽管它们都是包子但地位不同,小笼包做工考究,蒸起来时间长,它们小巧精致,吃起来要小心翼翼地,用筷子轻轻地夹着它们的头,缓缓地从笼子里提起来,蘸了醋,慢慢地咬开它们的皮,吸了里面的汤汁才把包子吃下。小笼包一笼最多十二个,在出笼后几分种里一定得吃掉,否则包子冷了,汤汁凝固了就不好吃了,因此,要吃小笼包都得上馆子里吃,不能外买带回家吃,所以小笼包属于精美小吃。

生煎包没有小笼包那么“娇气”。它们是发面后塞上肉馅直接在锅里煎出来的,他们个头比小笼包大的多,底部煎得焦焦的,在点心店里,一个大平底锅一次可以煎上几十只,即使生意好,买的人多,一锅生煎出锅,也可以让许多人一下子都能分享到,不用等很久。它们可以堂吃,也可以用纸袋装着,买回家吃,它们虽比上海早点的四大金刚(大饼,油条,糍饭,豆浆)贵些,但还是属于大众小吃。

离开上海多年,一提起上海的小吃,除了小馄饨最令我留恋的还是生煎包。小的时候,几乎每个弄堂口的大饼油条店里都有卖,记忆中它们都很好吃。后来大了些,嘴也吃得“叼”了,不仅能分出生煎包的好坏来,还知道哪家做的底焦,哪家做的皮薄。那时我最爱的一家生煎包店是开在虹口区横浜桥下叫“天下第一”的那家。

五年前,我回上海省亲,一天见到表妹,我提议让她陪我去“天下第一”吃生煎包。表妹对我说,阿姐,那里已不是生煎包的天下第一了,如今最好吃的生煎包在吴江路上的一家叫“小杨生煎”的,我带你去那里吃吧。

那是我第一次听到“小杨生煎”的名字,我欣然答应,上海人一向喜新厌旧,一有好吃的都不过夜地赶去吃,我也不能失去这次机会。

吴江路同南京西路平行,路不长,东始于石门一路,西终于陕西北路,不知是那一年起,它变成了一条小吃步行街了。记得那是个下午,表妹带着我来到了吴江路,在近陕西北路那头,我们找到了小扬生煎店,小小的门面前放着一个象是用烧柴板钉起来的柜子,一个女孩坐在柜子后面卖票,她的脸蛋被弄堂穿堂风吹的红扑扑的,三五个人在排队,当排到我们时,女孩头也不抬地问:“堂吃?带走?”表妹一边递钱一边说:“堂吃”。

我们拿了票,表妹让我去另一边排队领生煎包,自己去里面找位子,我伸头向里面一望,简陋的几张木桌子紧紧地围坐着许多人,大家谁也不顾谁,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眼前的包子,一边哈着包子的热气,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。等我领了包子,侧着身子挤进小店,在一个角落找到表妹,那张桌子上已坐着两个年轻人,我们在桌子的另一头坐下,原来大概坐一个人的桌子,现在挤着我们四个人,我们一只手垂在桌子下,一只手拿着筷子越过边上人的肩膀缝去桌上夹生煎包,这种吃法真的很辛苦。

我小心地咬开包子的皮,没想到它的皮几乎同小笼包一样薄,顿时一股鲜美的汤汁流入口中,不腻不咸,再咬一口就吃到肉了,那肉不仅滑润还带有一点弹性,接着就是最后一口,也是最好吃的包子底了,它又香又脆,不硬不焦,绝对是一级棒。我和表妹埋着头,对着生煎包一口气吃完,当我们满足地走出店,表妹问我:“怎么样?好吃吧?”我说:“看来小杨的生煎是真正的天下第一了。”

打那起,我每次回沪,不管多忙,吴江路上的小杨生煎是一定得吃的。今年秋天有机会同先生一同回上海,先生也是上海人,当我们讨论第一天早上吃什么时,我们不约而同地说:“吃生煎”。接着我马上向他推荐小扬生煎,先生问,难道它能胜过横浜桥的“天下第一”吗?我说你吃了后就知道了。

那天一大早,我们来到小杨生煎店,没想到门口已排起了长龙,看来它的名气越来越响了,门前依然如故地摆着那张用柴板钉的收银柜子,连收银女孩的脸也还是那样红扑扑的,一阵阵生煎的香味从边上的锅里飘来,我心里油然生起又见“老地方”的亲切感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等待,我们终于端着热乎乎的生煎包挤进店里找位子。店堂的简陋并没再令我吃惊,但令我吃惊的是,不管小杨的生意做的再兴隆,钱赚得再多,小杨就是舍不得多买两张桌子,多添几把椅子。环顾四周,座无虚席,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同一对老夫妻挤在靠墙的桌子上吃。几只生煎下肚,先生嘴里一边哈着热气,一边对我说:“不错,不错”。

我们同桌的这对老夫妻大该有六十多岁的样子,他们面前各放一大盘生煎包,胃口大开地吃着,好搭讪的我为同他们凑近乎,我用上海话问道:“老伯伯,老阿姨,侬一定住附近,轧早来吃生煎啊(轧早,是上海话这么早的意思)”。老伯伯顾不上擦去嘴上的油,他嗓音洪亮地回答道:“阿拉住浦东,专门来此地吃生煎馒头的”。我接着又问:“小杨生煎为啥轧好吃?”老阿姨用比老伯伯更洪亮的声音答道:“皮薄,肉鲜,底脆,吃生煎阿拉只吃小杨,别家不吃格”。

听了这对看来是老吃客的话,我深有同感,我对先生说:“记住老吃客的话了吧,想吃生煎,一定要来找小杨啊”。先生吞下最后一只生煎包,一脸满足的样子对我说:“明天早上我们再来吃小杨的生煎吧”。

7 comments:

Vera said...

小杨生煎时挺红的,就是个子大了点,吃2个已饱了。

我觉得在BLOGSPOT很难找到其他的中文BLOG,不像在新浪和容易看到其他人的BLOG。

你的照片如果放大点,我觉得会更好看,尤其是风景的。

Travel and Eat with Daidai said...

Vera:
谢谢你的建议。我会试试看。
生煎的确大,因是发面的,一般4个就有一两呢。

xinmeilee said...

这次十月回上海,去的是江湾五角场万达店的小杨生煎,不知是不是有吴江路的那么好,感觉有点过油,下次有机会试试吴江路的。

Travel and Eat with Daidai said...

大概,五角场的是同名“小杨”吧。有机会你还是去吃一下吴江路的。看看此“小杨”是不是“彼”小杨“啊。

墨镜女郎 said...

妈妈眯呀!搀得哈喇水都快溜到胸口了。生煎包可是哦滴最爱, 2个就饱了吗? 本侠女得吃一客(8个) 才过瘾。小杨生煎 哦到是去吃过, 味道不错,环竟差了点。

Travel and Eat with Daidai said...

侠女,咱老中一向一会吃苦而著名,越艰苦的地方就越有好吃的东西。这次在上海还见一奇观。在襄阳南路和永嘉路口有一家烤鸭店,店之小,站两个人就转不过屁股来,店没门,只有一个破破的窗,向里望去,是黑洞洞脏兮兮的,但每天一早它的窗前就排长龙,来买烤鸭的人全不顾经济风暴,令人不解。但我一直没机会去买一只来尝尝。

xinmeilee said...

酒香不怕巷子深,上海看来真是藏龙卧虎之地,下次再回去以前,一定向专家请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