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观上海世博会一二则
咱老中会搞活动是出了名的了,不管什么样的活动只要在中国搞那一定会令人终身难忘。两年前在北京搞的奥运会活动,那真是非凡,不仅出租车司机被组织起来学英文,就连胡同里的大妈也带着袖章上街宣传讲文明。
作为上海人的我从世博会活动一开始就打算回国"轧闹忙",但我的行程却被种种对世博会众说纷纭的评论一再推迟,据那些报道说,刚开幕时人多得把展馆玻璃都挤破了,参观中国或沙特馆的排队时间可以长达八九个小时,最"耸人听闻"的一是:"不看一辈子后悔,看了后悔一辈子"。说来奇怪我回国参加世博会活动的决定竟然是受那条最"耸人听闻"的评论感染,我想只要不一辈子后悔就是后悔一辈子也不能错过要这次"活动"。于是在十月初我买了回上海的机票
,在世博会活动快结束前夕赶了回去。也许有太多象我这样的人,在那条"一辈子后悔"或"后悔一辈子"的评语的刺激下决定去世博会,显然天下没有人想错过关系到"一辈子"的"活动",于是大家都来赶"末班车"。我去世博会的那天,参加"活动"的人数高达80多万。那汹涌的人潮有"中国人民吼一吼,地球也要抖一抖"的架势。那壮观的"活动"场面,不亲身经历一下真会后悔一辈子,在参加了这次"活动"后,我不仅没有一点一辈子后悔的感觉,我还有一二则一辈子忘不掉的体验呢。
(一)大题小作
本次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活动有一个题目,它是"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"(Better life, Better city)。上海市政府"派头"十足地在浦东圈出一大块地来搞"活动",它把地分给五大洲的24 6个国家和地区,让它们各尽所能,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才和想象力,围绕世博命题创作。
我从小就怕命题作文,因为想要得高分不仅要文字通顺还要紧扣主题,但老师给的命题往往大的不着边际,记得那时最常见的作文题目有"记暑假里最有意义的一天"、"我的理想"、"放学以后"等等,面对这些没有内容的题目我往往拿着笔不知文章从何写起,从此听到命题作文就害怕起来, 同时我知道了,题目越大文章就越难作。
"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"这个题目太大了,在去世博会的路上我一路在想这个题目,这样的主题会有怎样的创作呢?表达美好生活的方面太多了,而阐述城市和生活关系的角度之广则更是不容易表达,我充满好奇地等待到世博会上一睹为快这些命题创作的结果。
那天一大早,爸妈、我还有先生就上路去看世博会。先到地铁站的马当路,由那坐去世博会的专车,车站上里里外外都是崭新的装备,铮亮的大理石地上"噼里啪啦"的响着万人急匆匆向前追赶的脚步声,我们无需看车站指示牌,拥挤的人流是不会让任何人迷失方向的。
到了世博会展区,随着人群我们踩着地铁升降扶梯浅浅"浮"出地面,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清心的空气更有令我意想不到的景象。一座巨大的铁锈红色的建筑耸立在我们面前,它足有五六层楼那么高,大楼没有窗,外墙成波浪型。我们兴奋地冲着它走去,绕过大楼的另一面在高高的墙上,醒目而有力的白色粗笔字写着" Australia 澳大利亚"。我一下明白了,那铁锈红色是代表澳洲有名的红石头"Uluru",那波浪般的墙则是隐喻澳洲是一个拥有世界上最美海岸线的国家,啊,命题创作是从建筑开始。
在澳洲馆的对面是欧洲大陆,那里有法国馆、意大利馆、德国馆、西班牙馆、英国馆等几十个国家,我不得不承认在文化和艺术上自己是一个"崇洋者",因为我们只有一天的参观时间,这么大的世博会一定只能是有选择地看,于是我向大家提出以看欧洲馆为主。爸妈说今天是陪我们的,因为很多馆对75岁以上的老人有照顾,不仅他们不用排队走"绿色通道",而且还允许每位老人带一位陪从。爸妈今年都"达标"75岁,所以他们提出"陪"我和先生来,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排队"陪"他们走绿色通道,有如此这般陪来陪去的关系,条件优越,真的难得,没想到老年身份证还有如此发挥"余热"的地方。
欧洲的文化艺术就是特别有创意和味道,一走进展区我就被眼前各种各种、千姿百态的建筑看得眼花缭乱,有的成一个巨大的蛋形,有的象五彩的Lego( 彩色积木),有的很"酷"象铁皮打造的超现代房子,还有一个远远望去象只超级"毛毛虫",我们好象走进了一个象迪士尼乐园般的童话世界。
离我们最近的是西班牙馆,它的设计如同西班牙人的个性,豪爽充满激情,无拘无束,勇于做另类而不怕夸张。七八层高的楼,整个挂满了几千把草扇子,西班牙是艺术大师 Goya,Picasso,Dali等故乡,还有现代建筑大师Antoni Gaudi 也是西班牙人,有如此得天独厚的"先天"条件,西班牙人不缺艺术细胞,我想他们的命题创作一定会有新意。我向大家说"先看西班牙馆吧" 。
我和先生"陪"着老爸老妈顺利由优惠老年人的绿色通道入场,展馆里面黑洞洞的,参观的人前胸贴后背地站着,一会儿一束灯光打在一个长条舞台上,一位浓妆艳抹的西班牙女郎随着音乐跳起"Flamingo"舞来,还没有等我感受舞曲的节奏,我已被后面的人流推向前方。我们一下子象进了一个体育馆,巨大的电视屏幕上播放着他们国家的体育英雄,有本次世界杯的足球健将,还有网球明星Nadal。
人流不允许我们停留,我们象坐在自动传送带上,不自主地向前挪动着,离开体育馆荧幕,接着我们面前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大电视荧幕,他们不断地播放着西班牙的斗牛场面和他们国家的风景,就这样我们机械地被"挪"出了黑洞洞的展厅,一个足有两层楼高的大贝贝(Baby)"坐"在我们面前,"他"对着我们傻笑着,参观者"呼啦"一下都围上前去,贝贝金发碧眼,"他"一边"皮笑肉不笑"着,一边还不断对着人群眨眼睛。
洋娃娃虽然可爱但我感到"他"坐在那里有些莫名其妙,"他"同命题有何关?同时我也替没有创意的西班牙馆失望了,他们的这篇作文中心思想不明确,内容和题目一样大而空洞。难道西班牙人的艺术创意到Picasso和Dali就结束了吗?
从西班牙馆出来,不远处是法国馆,我想一向清高的法国人一定不会错过这次在众人面前" 炫耀"的机会,法国人的生活品味是我们这些小资追求的偶像,我决定要求爸妈"陪"我们进法国馆看看。
法国馆的建筑并没有象西班牙馆那么别出心裁,他们把精力花在内容上,从法国大餐的制作,法国咖啡文化,法国电影, 法国印象派名画到在中国家喻户晓的LV包包。法国慷慨地把家中宝贝都拿来"晒晒",让我们国人不用出门也有一睹法国真正名牌的机会,尽管我感到法国为我们展现了过美好生活的物质要素,但"文章"作的没有新意缺乏令人回味的东西,没有体现城市如何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,同时它没有特别打动我心灵的创作,我想法国馆只达到了及格水平。
离开法国馆后,我已感到十分疲乏,参观世博会不仅要有激情,看来还要有健壮的体魄。难怪有75岁的绿色通道,有勇气来世博"拼"体力的75老人真的需要优待。既然来了,看两个馆就打道回府是不甘心的,好在我老爸和老妈还挺健壮的,他们愿意继续"陪"我们看下去。
接着我们又看了意大利馆、芬兰馆、丹麦馆,所到之处都有一些收获,但他们基本上同法国馆一样不是把老祖宗的宝贝拿来"晒一晒",就象西班牙馆那样放几段介绍国土上的美丽风景的录像,似乎都在命题的周边转游,既不离题但也没有太切题,同我预计的想法一样,题目太大,文章难作。也许不能对作文章的人太失望,只能怪出题目的人没有想象力了。
就在我要产生"一辈子后悔"思想的瞬间,我们不知不觉地来到那只象"毛毛虫"的巨形建筑前,我的心一震,眼有点花,"毛毛虫"的须须在微风中颤动着,"难道它是'活'的吗?"我暗自惊叹道。"英国馆到了,你们想去看吗?"妈妈在一旁问,"去",我精神大作道。因为我想知道这只"毛毛虫"是怎样造的,英国人是如何用"毛毛虫"来作文章的。
英国馆的入场队伍是里三圈外三圈, 老年人的绿色通道很快让我们入场了,此时此刻我真的为有年老但健壮的爸妈感到无比自豪,今天如果不是沾了为爸妈做"陪从"的光,大概靠排队只能看一二个馆而已。
英国馆的进口是一个宽敞的广场,稍有起伏的地面给人一种走在沙漠丘陵的感觉,广场的中央耸立着"毛毛虫",它的形状基本是圆形,但不是滚圆也不是椭圆,是"多边"圆,"毛毛虫"的中央是不透明的,由不透明的芯子向外看是一根一根的透明棍子,透明和不透明的交接处有毛茸茸的感觉,令人有想上前摸一摸它的欲望。
走进"毛毛虫"一看,原来"毛毛虫"是由成千上万条棍子插在一个球体上组成的,每一根棍子有两个部分,里面那部分是不透明的金属材料做的,外面那部分则是由透明硬塑料做的。每一根棍子都是独立地插着,在风中轻轻地摆动着,所以它有动感。我对着"毛毛虫"琢磨着,进场的参观者大都同我一样,大家都不急于进馆而是止步先欣赏它的外观,人们三五成群地分散在"沙漠"的"丘陵"上,使英国馆在到处是人潮汹涌的世博园里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宁静。
踏着"沙丘"走到"毛毛虫"反面,这里竟然有一个可以走进"毛毛虫"肚子的门,门的前面竖着一个长方形的柱子,柱子上刻着四个字"种子圣殿"。"噢,原来它是一颗种子而不是一个毛毛虫呀!"我对着大家惊叹道。因为我对园艺很感兴趣,所以我见过许多种子。的确,如果把种子拿近看,它们的表面就象毛毛虫那样是毛茸茸的。那么英国人是如何用种子来作文章的呢?我一边想一边走进了种子核里。
种子核里漆黑一片,但核的壁上打着一束束的柔光,随光寻去,原来每一根棍子的另一端上都装了一个光源,在光源的照射下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颗真的种子,那伸出去的棍子代表着每一颗种子发的芽。多么巧妙的设计构想啊,我在心里大大佩服。可是种子城市和美好生活又如何联系在一起呢?
从种子圣殿里走出来,"沙丘"下有一个必须走的过道,过道的两边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城市公园的模型及说明,读了有关的文字我们终于明白了英国馆的创意,它告诉我们美好的城市离不开绿化,美好的生活t要有绿色的环境,而所有的绿化都是由种子开始。到此为止,这棵种子的秘密全部揭晓了。
离开英国馆时,我回头又好好地端详了这棵巨大的种子,我不仅再一次对设计师致以崇拜的敬礼,我也感叹种子的精神,拥有一个绿化和绿色的世界是我们美好城市和生活最大的理想。英国馆的这篇文章作的不落俗套,既切题又有深度,它教会我"大题"原来是可以"小作"的,我给它打了一个A+,同时它给了我一个来世博会一辈子不后悔的体验。
(未完待续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