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pril 22, 2009

两双丝袜

我的管家叫小常,她个高,性直,做事麻利,说起话来也比别人快半拍。她从辽宁来,浑身上下洋溢着北方人的豪爽味。

前天她来我家,一进屋就把一个塑料袋塞给我说,朋友从大陆探亲回来,我小姑托她带来几双丝袜,送你两双,随便穿穿,它们的质量挺好的。

我打开塑料袋一看,里面有两双浅肤色的连裤丝袜,拆开考究的包装一摸,丝袜的手感好极了,丝的编织不仅细腻柔软,而且袜子的前端还有加厚,一看就知道是特等品,听小常介绍她小姑在国内是做生意的,经济条件很好,她买东西都是去高级百货商店。

谢了小常的好意,我一边收起这两双高级丝袜,一边想起三十多年前的往事来。

那是七十年代中,刚结束文化大革命,人民的生活开始稳定起来,温州人已悄悄地在搞资本主义经济了,珠海一带也有许多香港走私活动。在同海外世界封闭了二十多年后,渐渐地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同海外亲戚有联系了,在只出售“国货” 的社会里,我们偶尔会在一些朋友那里见到由他们海外亲戚带进来的 “洋货”。

那些“洋货”可希罕了,如雀巢咖啡,咖啡知己,花边,墨镜,香皂,丝袜,围巾。。。。其中香皂和丝袜最流行。有海外亲戚的人常常把“外面”带来的香皂和丝袜当高级礼物再转送给别人,每当人们收到这类礼物,就特别地高兴,因为那是“外面”来的东西。

记得我第一次收到“外面”来的丝袜和香皂还是住在我家老房子的时候,那年我读初一。

我家贴隔壁邻居是江阿姨,她有一儿一女,江阿姨的先生陆伯伯在我读小学二三年级的时侯突然病故了。江阿姨在一家医院的药房里工作,每天早出晚归,家务事里里外外都靠她一个人干。江阿姨有些“怪”,她有时情绪高涨,妙语连珠,很会讲笑,但有时她会闷闷不乐,见到我们也懒得打招呼,一副心事忡忡的样子。

我对江阿姨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她的发型,她留着齐耳的短发,头发永远被吹得高高的,喷着发胶,一丝不苟,在耳朵前的那撮头发总是弯弯地向前钩着。她衣着考究,颜色素雅,但并不多花样,听妈妈讲,江阿姨年青的时候就爱这样素雅的“老气”打扮,从不改变外表的风格,所以步入中年后,江阿姨样子依旧,而且越来越见年青了。

有一天,江阿姨突然带了一位男人回家,那男人五十出头的样子,梳着一个三七开的分头,头发上抹着铮亮的发蜡,它们也象江阿姨的那样一丝不苟,梳得整整齐齐的。他瘦小的个子,同江阿姨的中等块头不太相配,他上身穿着一件颜色鲜艳的格子衬衫,下面穿一条紧身的小喇叭裤,在我们那个只穿灰色“毛装”的年代,就凭他的衣着就知道他是从“外面”来的。

他是江阿姨的男友,从香港来,姓罗。江阿姨让我们称他为“罗先生”,这是我第一次听大人称呼别的男人为“先生”而不是“同志”。

几个月后,当我们又见到“罗先生”的时候,江阿姨告诉我妈,她已同“罗先生”结婚了,过几个星期就要去香港了,她送了我们几块香皂和几双丝袜,说是“罗先生”从“外面”带来给我们的。

我们收到这份礼物很高兴,记得那块香皂上有“LUX”这样的英文字,我想知道它的中文意思,于是拿了本字典来查,结果里面没有这个字,想必是香皂牌子的名字吧。香皂的香味很特别,完全不同我们用的檀香皂和海鸥牌香皂的味道,它不是自然的花香但比花的香味强烈得多,是一种“洋”味,大概这就是“外面”的味道吧,我心里猜测着。

多年后,当我到澳大利亚读书时,第一次到超市买香皂,我惊喜地发现货架上有似曾相识的“LUX”牌子的香皂,我拿起一块闻了闻,它们同“罗先生”送的那块竟然是一样的香味呢。

“罗先生”送的那几双丝袜是齐膝的,包装纸上印着一双美丽的穿着丝袜的腿,一前一后交错地搭着,尽管只见腿而不见容颜,但我们不难想象,那一定是一个美人的腿。我和妹妹那时还小,妈妈说这是给大人穿的丝袜,但妈妈也没舍得穿,她一直把它们放在抽屉里,有时我会去那个抽屉看看那几双丝袜,见到那双美丽的穿着丝袜的腿的图片,它们总会给我带来一些陌生的好感,好象在这几双丝袜里藏着一些来自“外面” 的神秘。

不知从什么时代起,“外面”来的丝袜和香皂不再具有高级礼物的地位了,在我八十年代末离开中国时,“雀巢咖啡”依然有着一定的礼品地位,但不久,它们的好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。

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,市场上的物资是应有尽有,“外面”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再希罕的了,与其相反,国内的东西却成了送“外面”人的礼物了,每次从国内探亲我都会带一些“希罕”的东西,如手绣布包,紫沙茶壶,时装,正宗绿茶,开口松子,手剥小核桃,羊绒毛衣,开司米围巾等等回来,我常常是空箱子回去,然后是满载而归。

俗话说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风水轮流转。“外面”来的丝袜的时代在中国已成了很久以前的故事了,而我在美国收到的这两双来自中国的丝袜却是今天的礼物。

6 comments:

Vera said...

那时“外面”的东西真的是很吸引人的,有了也不舍得用,我记得我们家有块美国肥皂,放了好多年还是很香的。

墨镜女郎 said...

物以稀为贵嘛。时间过好快,一恍眼,已过了三十年。那时的情景就像放幻灯片,一幕一幕滴,那末的清晰。。。有“外“ 货,那可是相当的神气。

林林 said...

礼物的时代特色很鲜明。作者从絲袜的故事谈起,反映中国飞速发展的大好经济形势,读了很受鼓舞。这就是以小见大。文章没有说教,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。

夜猫子 said...

好怀旧的往事。很远又很近!

xinmeilee said...

快忘记的事情又记起来了。

对了,江阿姨现在怎么样了?还有小兰和小昌?你对江阿姨的描写真传神,她就是你写的样子,在那个年代很与众不同。

Travel and Eat with Daidai said...

Mei,自从江阿姨去了香港,我们就没有了她的消息,听说小兰也去了那,小昌就没有了任何下落了。那是很旧的往事,但都在心里藏着。